top of page

社會效益可否量度?


現在的上市公司的年報中, 都會有一段是關於環境, 社會及管治 (ESG), 描述公司除了在財務及業務以外的表現或貢獻. 記得在80年代, 上市公司亦開始會講更多員工關係 (Employee Engagement). 二次大戰以後, 百廢待興, 在70年代, 由佛利民提出公司對社會最大的貢獻就是盈利最大化, 其他都是削弱了股東的回報, 帶來效率低及資源虛耗, 所以最重要是管理層對股東交代, 做好管治. 時移勢易, 80, 90年代, 由 Nike 及 Apple 的代工工廠的童工及環境污染等問題, 再加上全球一體化帶來對本地就業的衝擊, 現在公司講求的是持份者理論 (Stakeholder Theory). 公司要對其所屬社區負責, 對外判廠家負責, 對外判工人亦要負責. 而環境, 社會及管治 (ESG) 則應運而生. 從前紡織業是污染的一大源頭, 現在要去想想在賺錢之餘亦要有利環境. 地盤及機械公司是工業意外率很高的行業, 現在要去想辦法降低傷亡. 起初, 大部份公司都以減少負面影響為目標, 這絕對是件好事. 現在有些跨國公司願意再向前行, 它們希望在 ESG 中有正面影響, 無論是使用再出能源, 創造就業給弱勢社群, 主動促進共融, 增加社會關懷網絡等等. 如果是賺錢之餘帶來正面社會效益, 現在叫共享價值 (Shared Value). 但如何量度其效益將會是投資者關心的事情. 例如有兩間同樣賺錢的公司,一間能創造更大正面效益, 投資者當然會選擇此間, Mckinsey 在2009年的一篇文章, 訪問了投資人及公司財主管, 他們當中同時有百分之五十六認為公司履行社會責任會為股東帶來 3.5 - 4.8% 的額外回報. 至於如何量度, 將會是一大新興行業. 過去會計師都用會計制度去計算財務回報, 又要求附以董事長報告在年報中, 務求令投資者清楚公司的做事手法, 不會被蒙在鼓裡. 現在, 已有一套叫 SROI network 的指引, 亦有一套叫 Krikpatrick 的模範, 當然還有其他方案. 這些方案很多都是因為要量度社會企業而出來的, 同時都很重視人生命的改變而帶來的正面社會效益. 要知道會計制度亦已有幾百年歷史才有今天的詳盡, 巨細無遺, 假以時日, 相信亦會由一套更完善的社會效益評估制度出來. 今日的香港, 我們的財力硬件都很好, 但在社會效益創造方面, 相信不高. 在全球145個地方中, 香港在財務滿足度排23名, 但在社區, 社群及人生意義等排名在第134至140不等. 我們應該為此感到擔心吧!

Featured Posts
Recent Posts
Search By Tags
Follow Us
  • Facebook Basic Square
bottom of page